李東生表示,推進新型工業化尤為重要。近幾年制造業轉型升級也代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。如TCL華星產線或者國內同行產線,以及集成電路工廠等高端制造工廠,可以做到完全的智能化、自動化?!跋馮CL華星的一個十多萬平米的車間,就是一個無人工廠。我國很多行業、很多企業在過去十多年都建立起了新型工業化能力?!?/div>
李東生認為,再加上推進基礎技術和材料研發,這些能力的組合,就是新質生產力。過去幾十年,特別是近十幾年,中國科技制造業就是在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現在提出“新質生產力”,本質上是高質量發展各種要素的集成,用“新質生產力”表達可以更加清晰。從經濟學來講,生產力代表一種綜合能力,新質生產力就是我們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能力組合。
中國高清顯示產業需要突圍
李東生告訴記者,我國過去若干年在高清顯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,比如高清5G傳輸網絡的基礎建設處在全球領先;在高清顯示產品、人工智能技術、顯示產品技術方面,也取得了長足進步。十年前,國外品牌在中國電視機市場份額占比還比較高,而在當下,中國市場本土電視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90%,可以說在電視機這個行業,中國品牌在國內市場是占絕對優勢的。在海外市場,中國品牌電視機的份額也在不斷地增加,譬如北美市場,中國品牌電視機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6%,前幾年是21%,而且這個趨勢還在上升。
“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中國電視機市場在過去幾年一直在萎縮,形成一個巨大的反差?!崩顤|生說,五年前中國電視機銷量為5000多萬臺,到2023年中國電視機的銷量只有3700萬臺。同期的北美市場電視機的出貨量從4200萬臺增加到4700萬臺。這個對比的反差,其實也說明中國高清顯示產業的市場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。
“高清顯示產業并不只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娛樂的平臺,其實它是一個大產業?!崩顤|生提出,推進中國高清顯示高質量發展,無論是對中國經濟發展,還是對中國文化市場都有積極意義。他覺得這個產業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價值,做好這個產業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。
“希望各方更加重視這個事,想辦法破局,來增加電視用戶的開機率,增加電視內容吸引力,讓更多的社會資本愿意投到高清顯示產業,讓其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?!崩顤|生說。
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亟待改善
據李東生介紹,近六年TCL研發投入累計超過600億,累計專利數量已經達到10萬件。未來圍繞TCL的三大核心產業創新發展,將繼續持續發力人工智能、AR/VR、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、新能源光伏等技術,以關鍵戰略技術、材料技術和器件功率技術等為支撐,保證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同時加強數字化和智能制造能力建設。
TCL屬于科技制造業,是高科技、重資產、長周期產業,資本投入很大,建設和投資回收周期比較長。李東生認為,這類項目建設和運營需要比較大的資本金,資本市場是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,要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作用,支持高科技、重資產、長周期的科技制造業的融資。
“像半導體顯示、集成電路芯片,一個項目投資都是幾百億。其資本結構一般是資本金要占到40%以上,另外是50%-60%的配套融資。如果資本金不到40%以上,很難在金融機構得到項目融資?!崩顤|生說,所謂資本金就是企業的自有資金,主要是企業的盈利積累或資本市場上做股權性融資?!罢麄€融資渠道如果受阻的話,對企業發展就會構成直接影響。”
另外,現在的融資環境變化影響新資本進入。李東生告訴記者,所謂融資,除了在公開資本市場融資之外,還有各種投資基金。由于整個資本市場規則的變化,增加了這些社會資本投資產業時的顧慮,近一年此類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金額大幅下降。這些都需要國內資本市場增加融資方式和渠道來解決,并支持中國科技制造業的發展。
“作為企業負責人,今年我從制造業本身提出了建議,還需要頂層制度設計,完善整個資本市場的制度流程,讓相關部門在解決的時候多一個考慮點?!崩顤|生說。
“不出海就出局”,錨定深度全球化
“不出海就可能要出局?!庇腥苏f,2024年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大年,在當前全球化大背景下,企業全球化已經是一個必答題。
李東生告訴記者,中國市場很大,全球市場更大。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已經超過30%,這已經超出中國市場的消納量。他進一步解釋,原來我們更多是出口產品,以此實現工業優勢凸顯價值。但全球經濟格局、全球投資貿易規則正在發生改變,呈現出要求出現更多區域產業鏈和本土產業鏈的特征。
“給一個國家或一個區域單純賣產品越來越難?!崩顤|生說,中國企業要通過更深度的全球化,把產業和供應鏈滲透到主要國家目標市場,建立起本土化的經營能力,才能夠在全球業務當中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份額?!癟CL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堅持做的,去年在海外的營收大概是1300億,這也是多年累積的結果。而且,海外營收增長、海外產業鏈規模擴大也能夠帶動國內出口。”
大海航行波浪寬,全球市場盡掌握。李東生對記者表示,所謂全球領先戰略,就是要在智能終端、半導體顯示、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做到全球領先。從企業來說,更多考慮如何面對當前經營大環境,持續推動業務的發展,更好地規劃未來。從長遠發展來看,對中國經濟、對中國制造業在全球保持競爭優勢充滿信心?!癟CL的相對優勢在未來一定能夠不斷地鞏固和加強,相信能夠應對任何困難和挑戰?!?/div>
(編輯 鮑坤子)